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 http://gndb.com.cn/fengshang/sscl/20200825/480.html
以下是我个人对中医的思考,目的在于记录成长,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。举个我自身的例子,吃饭稍微凉了,就会腹泻;喝水凉了,马上就腹痛。至于吃凉的会腹痛、腹泻的原理,古人不知道,现在也不甚清楚,但是几千年前人们知道,这种情况喝点热水,用温热的药比如干姜可以治疗,效果立竿见影。这就是中医治病理论之一“寒者热之”,不需要知道腹痛腹泻发病机理,什么炎症因子,我只需要知道,它是因为寒而导致的,用温热药可以治疗。这也是常说中医治本的原因,用温热药把脾胃调节的不怕寒凉,再吃凉的也不会腹泻了。“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”,“结者散之”,“燥者濡之”,“散者收之”,“逸者行之”,“惊者平之”《黄帝内经》。古人把简单的道理运用到治病当中,中医并没有那么神奇。再来说过敏性鼻炎(过敏性鼻炎中医上分很多证型,今天分析的这个案例是寒邪犯肺,肺虚不固证)。患者一直流清稀鼻涕,量多到一会不擦就会流出来,为了不影响工作,必须用纸巾堵塞鼻孔。打喷嚏次数很多,吃凉的、吸冷空气鼻涕、喷嚏会增多,阴雨天更是苦不堪言。秋冬季严重,随着气候温度升高,病情会逐步好转。用中医思维分析下病因病机,清稀鼻涕为寒,“肺开窍于鼻”,故曰肺寒。“形寒寒饮则伤肺”《黄帝内经》。无论是吸冷空气,还是吃喝凉的饮食都会使“肺寒”加重,肺伤于寒,正常生理功能受损,出现打喷嚏,鼻塞。肺“通调水道”、“水之上源”,参与全身的水液代谢(《中医基础理论》),则水液输布功能失常,水液停积于肺,不得不从鼻孔排出。病因病机知道了,是肺寒所致,怎么治呢?对,温肺热的药,寒者热之。本例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。麻黄:《金匮要略》“麻黄发其阳故也”。小剂量麻黄在补阳。众所周知麻黄性温为发汗药,在《伤寒论》麻黄汤中麻黄用量为三两约46g,三服(分三次服)。本人经过给病人吃麻黄发汗,斤的患者一次性口服到15g的麻黄桂枝才微微汗出,和伤寒论中计量相当。15g为发汗计量,低于15g呢,书中记载两个作用:其中之一就是补阳:"太阳病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,脉微弱者,此无阳也,宜桂枝二越婢一汤"麻黄、桂枝各11.7g,二服,且还有石膏30g制约麻黄燥热之性。纵览全书,小剂量(一次口服量在4-5g左右)在补阳。桂枝:辛,温。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。干姜:辛,热。温中逐寒,止咳,止打喷嚏。“咳者,加五味子、干姜各五分”《金要略》五味子:止咳、止打喷嚏。细辛:辛,温。温肺化饮(清鼻涕)。“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”《金匮要略》,去肺脏之陈寒。半夏:辛,温。降逆止咳、止打喷嚏。燥湿化痰(清鼻涕)。白芍:苦酸,微寒。一是制约麻桂姜温热之性;二是养阴和营。炙甘草:调和诸药,增加甜味,温补肺气。使肺脏恢复到正常功能以止喷嚏、咳嗽、通调水道。观其舌苔白腻,第一次方加入二陈汤燥湿化痰。辛夷、苍耳子、白芷通鼻窍;升麻引药入阳明经(鼻为阳明经);防风黄芪补固正气;因为吐出少量黄痰,考虑有少量里热,加石膏10,酒黄芩15。细辛不过钱,是对粉剂言,煎煮大剂量细辛,煎煮1小时,毒性很小。本例煎煮1小时。第一天,吃完两顿后效果第四天四付后,无鼻塞,去辛、苍、芷,加大茯苓用量,助肺通利水道。八付后效果鼻涕大势已去,肺之陈寒得温,仍需巩固,继续温肺散寒。治疗中因为天气骤然变冷,病情有过反复,天气虽冷,我有热药,肺脏温热正气充足,就不惧怕寒流。也有服药过量的症状。本案例姐姐是一位麻醉科医生,所以聊天中会出现医学术语。她由吸冷空气、吃凉的就会打喷嚏、流鼻涕,到现在阴雨天也安然度过,就是“肺寒”被药温热了,“寒者热之”,肺不再寒凉,恢复了自身工作状态。目前早上还有点鼻涕,早上温度低,身体阳气偏弱,继续用温热药巩固,通过这个案例,我对中医治病的信心更加充足了,对中医的认识加深了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cqzpp.com/zcmbwh/14660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